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175中文 >> 风中舞风的人 >> 第67章 得风0048

第67章 得风0048 2/2

为了便于两人在一起切搓,有一段时间,家住街里的郑云海,竟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到学校住宿来了。

学生宿舍的条件极差。

两间房子一个宿舍,两北两铺大炕,大冬天,炕热的直烙人,可是露在外面的脑袋却冻得很,三九天,早晨起来,洗脸盆子都结成了冻;三伏天,却又焖热得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来,更可怕的是进得屋来,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初来此处的人,呛得直捂鼻子。

随着校舍的修建完成,学生的班额也在扩大。

学校已由建校初的1个班发展到了4个班。

在班级排序及命名上,学校向伪满教育主管机构提议:动员全县智慧,班级命名要不失文雅而又不落俗套。

经过充分的酝酿,最后议定:为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按学生的学习成绩编为颇有中国传统国学味道、中国文人喜欢的松梅兰竹的顺序排列。

康德十年,即1944年,学校又发展到5个班,班级的排序由松梅兰竹变成了松梅兰竹菊。

两人以优异的成绩,顺理成章的被编入了松班。

据土岭县的县志记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岭县的中学教育的发展颇为曲折:

1927年,即中华民—国16年,土岭县在县立第一小学附设初级中学,1个班,25名学生,学制3年,毕业两期后,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而停办。1932年,学校恢复,招生一个班,21名学生。1934年,又招收一个班,46名学生。7月改名为县立初级中学校。1939年,又改为县立农业补习科学校。1941年3月,伪四平省在县城南关小学设四平省立土岭国民高等学校。1945年8月,RB战败投降,土岭县土匪猖獗,处于无政府状态,学生无法上课,学校停办。

1948年秋,民1主政府成立后,在原县公署院内,也就是今天的土岭一中设初中文化补习班,1950年3月,改初中补习班为土岭县初级中学校。从此土岭县的初规模逐步扩大,后来又陆续办起了高中。

伪四平省立土岭国民高等学校建立之时,正值时局动荡,由此师资成了最大的难题,截至1943年,土岭伪政权对师资队伍进行了“整顿”时,公立中学老师仅14人。

老师少,班额却在扩大,RB又于1941年12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为了保证战争需要,RB帝国主义变本加厉地推行“粮谷出荷”政策,制定《决战搜荷方案》,从1941年—1944年,全县每年有3500—6000万公斤粮食被日伪当局掠夺,占年产量的40—70%

此时的RB,为达到“以战养战”之目的,严禁粮食自由交易,取缔粮商。城镇居民吃粮统制限量“配给”。按户建有“配给粮台账”,标准和品种划等分级,在指定米面铺购买。RB官员及家属(包括朝鲜人)每人每月配给大米12公斤,伪县公署少数有权有势官吏及家属每人每月配给大米1—3公斤,一般职员和居民一律不配给大米、面粉。配给的粗粮量少、质次、价高,还时常中断,多数人家只得吃糠咽菜,忍饥挨饿。

物价狂涨,大量老师因营养不良而不能正常上班。

本来师资就十分短缺,又经常有老师病倒,学生们的上课自然成了最大的难题。

为了能保证学生正常上课,学校决定在学生中,推选成绩优秀者,在老师有病或有事不能正常授课时,担任授课任务。

学生推荐,老师选拔,学校把关,父亲和郑云海,当仁不让。

从此,两人便在还是学生的时候,便承担起了教师的责任,并且两人的讲课能力居然超过了某些老师。由此,两人在学业上可谓春风得意,声誉鹊起。

喜欢风中舞风的人请大家收藏:(www.175zw.com)风中舞风的人175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风中舞风的人最新章节 - 风中舞风的人全文阅读 - 风中舞风的人txt下载 - 月泊烟波的全部小说 - 风中舞风的人 175中文

猜你喜欢: 最强农民凰者归来逆天全系灵师帝霸万兽朝凰无敌升级王踏星校花的贴身高手双响:紫藤抄凤帝九倾垂钓之神